pc蛋蛋压单双方法-在这件事上拎得清的人,活得到底有多赚?
你的位置:pc蛋蛋压单双方法 > 新闻动态 > 在这件事上拎得清的人,活得到底有多赚?
在这件事上拎得清的人,活得到底有多赚?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3:08    点击次数:90

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516天▲戳上方蓝字关注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现代有些人受到西方的影响,为了盲目追求“公平”,不知道枉费了多少心思、牺牲了多少性命,也耗费了多少气力。

殊不知中国人的观点是,“公平”和“不公平”并不是对立的,唯有“站在'不公平’的立场来看待公平”,才能够寻找合理的平衡点,那就是“合理的不公平”。

请平心静气地想想:合理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公平,你喜欢哪一种?“一视同仁”和“亲疏有别”,哪一种方式更好?

01

普通人对特权没必要多想

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”原本是一句气话,却被当作中国人的罪恶一般,广为流传。

知识分子往往自视过高,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,对于牢骚话特别有兴趣,也最热心传播。

这种道理,听在脑筋清楚的人耳朵里,心想:“本来就是这样,有什么稀罕,值得大惊小怪?”

可是听在一般人耳中,那就“不得了,中国人果真如此丑恶”,结果呢?往往是害苦了自己。因无知而苦恼,当然不值得。

特权根本不可能断绝,最多只能转移。有人类便有特权,自古至今没有改变过。

蛮荒时期,力气大的人拥有特权,以力便可以服人。神权时期,所谓能够“和神沟通”的人拥有特权。君权时期,君王的特权威力最大。

民主时代,善于造势的人拥有特权,只是不像君王那样稳定而强大,经常要接受来自各方的挑战,所以才有人说“爱拼才会赢”。

说得明白一些,大家相信谁,谁就拥有特权。

前者大家迫于威势,不敢不相信;后者众人心悦诚服,乐于信任。

前者所产生的特权,大家心中愤怒,只是不敢说而已。后者所呈现的特权,由于大家心甘情愿,不觉得有什么不对。

那么,我们要容忍特权的持续存在呢,还是要打倒特权?

看到这样的问题,我们应该明白,就是这种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在折磨人、在夺人性命。

对于特权,从某种角度讲,只要合理,不容忍和容忍毫无差异,容忍如何?不容忍又如何?

它总是持续不断地存在,不过是换一种形式而已。

对于特权,打倒和不打倒完全相同,打倒如何?不打倒又如何?它根本是“不倒翁”,永远打不倒的。

02

要使不公平趋于合理

说到底,还是不应该把“一视同仁”和“亲疏有别”用“二分法”的眼光加以区隔,使其对立而不能互通,这有违“二合一”的中国精神。

我们都十分清楚:一开始就明显的亲疏有别,表示自己已存有成见,只能带亲,不能带疏,结果因少数人而失去多数人,对自己不利。

相处一段时间之后,仍然固守一视同仁,表示“好人坏人都分不清楚”,简直糊里糊涂。

紧要关头时,大家便会一起跑掉。因多数人而失去少数能够信任依靠的人,同样对自己不利。

不要讨论“哪一种方式比较好”的问题,因为“一视同仁和亲疏有别,都不是问题”,我们需要关心的是“怎样一视同仁,又怎样亲疏有别”。

最好的办法,当然是“从一视同仁着手,带出亲疏有别”。

刚开始的时候对任何人都不心存成见,一视同仁,然后逐渐考验,基于公正的评核来区分亲疏,形成人与人之间合理的区隔。

表面上看不公平,实际上十分公平。为什么要区隔呢?

因为空间有限,时间也有限。如果大家都同等距离,维持同心圆的样子,不是人数不多,便是距离太远。

人数不多,事情办不完;人数太多,时间不够分配,照顾不过来。合理的人数和距离,对人数势必有所限制。

于是一层又一层,形成亲疏有别的层级便是理所当然、势所必然的安排。

伦理的目的,即在规范这种合理的不公平,使“不公平”趋于“合理”。

03

容许差不多的差异

中国人的观点:凡事合理就好。

不要对特权过分反感,要提醒自己:是不是因为自己享受不到特权,所以特别讨厌?

不必对特权特别敏感,稍微有一点差异性,马上想到特权的存在。

天底下任何地方都有其差异性,只要程度上不过分,就不必太计较。

中国人喜欢“差不多”,可能就是“容许差不多的差异,不容许差太多的差异”。

自己难道没有特权吗?

坐在沙发椅上,舒服地观看“立法院”诸公装模作样地抗争,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自己却不费分文,各台轮流重复地观看,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才能享此特权。

清廷再腐败,州官再腐化,也未必能见及此景。

只是有一点要记住:人的共同命运,原本只有一种:自作自受。

州官放火,有放火的后果,百姓点灯,同样要承受点灯的后果。

图片

本文依据曾教授著作汇编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